預防維修是為了防止設備性能、精度劣化或降低按事先規定的計劃和相應的技術要求所進行的維修活動。事后維修又稱為故障修理即設備發生故障或性能、精度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時所進行的非計劃性修理。
預防維修與事后維修比較哪種方式更好呢?當然預防維修使企業的設備管理更主動。預防維修的主要優點如下:
1) 可以減少或者避免設備的連鎖損壞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備件消耗;
2) 可以減少非計劃停機損失保證生產流暢運行;
3) 可以從時間上平衡企業的檢修資源讓檢修維護工作更加有序;
4) 可以降低維修時間和費用有計劃工作的效率比沒計劃高3-4倍按照計劃解體修理準備好圖紙、工具、備件效率自然高很多;
5) 可以減少設備安全事故的發生一些安全隱患會在萌芽狀態被發現和解決;
6) 可以降低設備造成的質量劣化或者批量報廢很多時候當設備在故障那一刻,會造成產品的批量報廢或者質量劣化及時的預防性維修可以減少或避免這類事件發生。
如此看來預防維修是否勢在必行?事后維修應該淘汰了?
事后維修也就是設備故障后的維修。事后維修的發展也被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兼修階段和專修階段。所謂的兼修階段是操作人員既是操作工又是維修工的階段。早期設備比較簡單操作工平時操作和運行設備當設備出現故障停機就去修理設備。這時的企業里是沒有專門的維修工的。隨著設備的技術進步其復雜系數越來越高工廠里開始有了專業分工開設備的只管開設備修機器的只管修機器,也就是“我維修你操作”大家各干各的活我們稱之為“專修階段”。在這個時期無論是“專修階段”還是“兼修階段”其本質都是“壞了才修不壞不修”故稱之為“事后維修”。
后來隨著流程工業的誕生隨著企業對訂單及時交貨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開始研究預防維修的積極作用。所謂“預防維修”顧名思義就是在設備出現故障之前的設備維護活動。
狀態預防維修狀態維修也屬于預防維修但不是按照固定周期進行。狀態維修是通過狀態監測手段采集設備運行狀態信息根據設備劣化情況來決定對設備進行檢修的策略。目前世界上比較成熟的狀態監測手段為振動監測、紅外檢測和油液監測。振動監測對于轉動類的設備比較適宜如風機、壓縮機等;紅外技術對于不均勻發熱的設備比較適合如鍋爐、蒸汽管道、爐窯、電機配電柜、變壓器、電纜等等通過其發熱的變化來定位故障;而油液分析則是通過對潤滑油內磨粒的分析來判斷摩擦副磨損情況主要用于摩擦部位的診斷。當然還有其他的狀態監測手段如超聲波技術、X光衍射等等。
讀者思考一下在我們企業里有沒有一類設備我們從來不對它們做預防維修永遠采取事后維修?
這些設備是存在的!如果將企業的照明系統看成一類設備我們從來不對這類設備做預防維修永遠是事后維修壞了才修不壞不修。除了照明系統很多設備我們都可以采取這種維修策略如打印機、電話、空調、小臺鉆、……
對于那些故障后果不嚴重的設備事后維修是最優的維修策略因為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長設備的有效利用時間充分發揮其功能而又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那么什么是后果嚴重呢?
所謂后果嚴重包括生產損失如造成上下游的停機,經濟損失突出;某石化廠常減壓裝置停機一天損失5000萬元就屬于生產損失后果嚴重;再就是安全后果嚴重如會造成員工傷亡事故;還有質量損失后果嚴重如造成批量的質量缺陷經濟損失、企業信譽損失嚴重;還有是環境破壞后果如污染江河湖海污染空氣等引起環保部門和社會的關注;再就是職業健康后果如造成職工的某類職業病擴散等等。如果上述這些后果不存在或者微小事后維修不但不應該淘汰而且應該提倡。
雖然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主張保留事后維修但也不是被動的進行事后維修。一種主動的事后維修方式叫做賽車式檢修在世界上悄然興起。所謂的賽車式檢修模仿方程式賽車檢修方式建好團隊、做好預案、備好材料工具、定義好溝通方式讓事后維修的速度提升效率提升質量提升停機時間縮短。這不失為主動的事后維修。
本文節選自李葆文教授專著《似非而是--創新思維下的設備管理》
上一篇:風機軸承振動超標原因分析
下一篇:軸承振動信號分析診斷之精密診斷法